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生活 > >> 正文

秦岭脚下的父子农田“大管家”

来源:中工网 2023-06-20 15:18:26发布

“新华全媒+”

在西安市长安区引镇街道天王村的麦田里,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进行除草作业(2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20年前,薛拓从在当地搞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开始,逐渐发展土地托管,帮助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种植粮食。2012年,儿子薛强从西安工业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后,返乡创业,跟随父亲薛拓扎根秦岭脚下的关中良田,一起干事业。


(资料图片)

由于土地托管规模不断增大,父子俩经营的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购入各类新型农机具,以满足粮食大面积种植、管理、收获的各项作业需求。如今,合作社发展到仅各类农机具价值超过1400万元的规模,托管土地3万余亩。

每到“三夏”时节,尽管合作社的社员、农机手工作早已驾轻就熟,薛拓、薛强父子还是会与大家一起,在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刻操心作业细节。

“粮食规模化经营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土地托管,让亩均产量提高两成,亩均成本减少200多元,帮助农民提高收成,节本增效。”薛强说。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5月30日,薛拓在一处麦田内咀嚼麦粒,判断小麦的水分。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5月30日,薛强(右)在麦田旁查看合作社农机手操作植保无人机作业。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薛强(左)和父亲薛拓在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内查看小麦长势(5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5月30日,薛强(右)在麦田旁查看合作社农机手操作植保无人机作业。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5月30日,薛强(右)与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一起调试烘干塔,为麦收做准备。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5月30日,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调试大型联合收割机,为麦收做准备。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在雨歇期间,操作植保无人机,在麦田内喷洒抗麦穗发芽药剂,应对连阴雨对收获造成的不利影响(5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6月8日,薛强在麦田旁驻足查看合作社的收割机收割小麦。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6月8日,薛强(右一)与合作社社员们在收割小麦间隙歇息。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6月8日,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驾驶收割机在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内抢收小麦。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6月8日,薛强(右二)在收割小麦间隙与合作社社员们交流。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6月8日,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收割机在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内抢收小麦。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6月8日,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收割机将收获的小麦装车。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6月8日,薛强边走边查看不同地块内的小麦长势(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6月8日,薛强(左)在收割小麦间隙与合作社的一名农机手交流。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6月16日,薛拓(左)和合作社的土地托管员在查看新承包的土地地界。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6月16日,薛拓(右)与合作社的土地托管员在一条生产路上边走边交流。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6月16日,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驾驶拖拉机,在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播种玉米。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6月16日,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在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内播种玉米。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 下一篇
x
推荐阅读 更多

秦岭脚下的父子农田“大管家”

中工网 2023-06-20

联合国会员国通过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协定 关注

新华网 2023-06-20

奋飞新时代的空中铁拳——《为胜利奋飞》重磅发布

空军在线 2023-06-20

世界微速讯:德阳二重万航模锻有限公司-德阳二重

互联网 2023-06-20

广州美贝尔医院隆鼻怎么样?收费贵吗?医生口碑/热门项目大盘点!

一美网 2023-06-20

三种人坚决不能吃沙棘_沙棘真的那么好吗

互联网 2023-06-20

斯巴鲁推出日本首个手动挡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秋季商用 天天热推荐

iDoNews 2023-06-20

premiere基本图形不能修改字幕字体大小怎么办 pr2020无法修改字幕 今日热文

电脑技术吧 2023-06-20

抓住关键节点 坚持预防在先

白城日报 2023-06-20

“补贴跟人走” 异地安老才能更安心

文汇报 2023-06-20